道家的太极图,一黑一白表示阴阳;我们描述地理位置时用“山阴”和“水阳”;区分性格或性别用“阳刚”和“阴柔”;太阳和月亮对地球的影响有显著的表现……
生活中,我们常听到阴阳这一说法。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,这两个字已然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。
今天就来聊聊,设计中,阴与阳如何体现?
文玩界一直流行佩戴手串,好的手串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。在手串设计中,常见融合不同材质的宝石做点缀,但有时也会体现阴阳这一说法。
比如说这串半阳手串,以材质、色彩的不同,赋予它一种哲学思想。其两色分别为阴阳一说,同时希望佩戴之人能悟出人生哲学思想。
两色珠子各一半串连而成,一半加一半方为完整,人生的路上要懂得拿得起和放得下。每个人的前半生,都没有对错,只有成长。前半生拿得起,后半生,才能放得下。

当然,在我们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含义的红木家具中,同样有阴阳这一说法,并且在设计与制作中皆有所体现。
红木家具中的阴与阳
1、柜子设计的阴阳关系
在红木家具中,柜类家具其实是个庞大的家族。根据空间的划分,玻璃柜、餐边柜、衣柜、博古柜甚至书柜,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所在。

我们常见柜子外观设计为两种,一种为柜门合上,另一种是开放式的柜子。这两种在使用上有稍微的区别。
可关闭柜门的柜子可放置一些较为隐私的物品,而开放式的架子更多作为陈列、展示摆件和工艺品使用,同时美化生活空间。
这两种不同的设计方式,实则蕴含不同的文化内容。根据它的造型,我们可将紧闭柜门理解为“阴”,开放式柜架归为“阳”。

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虚实结合,紧闭柜门理解为“实”,开放式柜架归为“虚”,乃设计中常用的手法,通过虚实结合,让家具在视觉上更显通透、空灵。
两者的外观不太一样,但追其根本,功能性是一致的,或许被需要的空间不同,但都有其各自相应用途。

2、雕刻刀法的阴与阳
我们在红木家具中,常看到精美的雕刻图案,且有非常美好的寓意。
这些雕刻图案,有的以线为主,有的以形为主,这是雕刻方式的不同,不同的呈现方式,给家具增添的美感也不尽相同。

在雕刻中,根据雕刻方式的不同,有阴与阳之分。
阴刻是将图案显示在平面之下的立体线条,为凹形状。凹陷下去的图案是阴,那么凸出来的部分为阳。
阴刻阳刻这种雕刻方式也用于篆刻,印章,剪纸等方面,都发挥不同的艺术作用。

阴阳两种雕刻方式,让红木家具图案有了起伏变化,也更具有生命力。一阴一阳的刀法在木面旋转,让家具能直接传达一种美好与吉祥,也洋溢着人们对生活的期许。
3、榫卯制作的阴阳关系
常提到榫卯,它可以说是传统家具中的中坚力量,离开了它,家具仿佛没了灵魂。
红木家具在制作上,采用传统的连接方式,用榫与卯之间的独特形态进行部件结构的稳固。

说到榫卯,不得不提起榫卯的形态,两个凹、凸构件能严丝合缝地扣合,其中,我们可以说,凸出来的“榫”为阳,凹进去的“卯”为阴。
榫与卯两部分互相依存,互相制约,才能将家具构件更为紧密地连接在一起。

当然了,我们制作家具有时会采用结构不外露的方式,就是家具制作完成后表面看不见榫头,这是暗榫(也叫闷榫)。
明榫与暗榫所用之处不同,明榫用于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门框处,而明式靠椅、扶手椅的搭脑与扶手转角处常用作暗榫。
关于明榫和暗榫,也存在阴阳学说。两者都是家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所处位置不同,但作用一致。

说到最后,我们发现只要存在对立就可概之以阴阳论述,阴与阳,有相生相克的关系。
事物皆有阴阳两面,且两者不可割裂,同时相互依存,万事万物中都包含阴阳这一特性。
